從花卉的香味談起


花與花香

嗅覺

花是被子植物為了延續而開,種子便是其物種在自然分布的手段。花不一定是香的,甚至有毒有惡臭,而散發出各式各異的「味道」,多半為了招蜂引蝶有利散播繁殖,有時僅是為了自保。

人腦是透過電子脈衝的形式儲存記憶,大腦接收氣味因子之後,會發出一段電子脈衝給腦中負責氣味感知的嗅球區,由嗅球區判斷氣味的來源,接著將處理後的資訊與海馬迴連結,把這一段電子脈衝儲存起來,往後只要聞到相同氣味,海馬迴就會叫出相對應的記憶,這也是為何我們能對花朵產生分辨不同的氣味。

 


花香與花語

各類花香的氣味分子不同,才會造成不同的嗅覺反映,主要是:酯類、線性萜、環萜、芳香族、胺類等。而因花香受刺激後的嗅神經,引發嗅覺反映,並引發記憶感知,且各國、各民族根據花卉的特點、習性和傳說典故,賦予其的各種不同的人性化象徵意義,所以每個人,對於同種花香的反應並不完全相同。下圖花香-神經-心理效應(The fragrance of flowers affects the mind through the olfactory nerves.),僅供參考。

嗅覺

 


真正花香提取並非模擬兩可

就因表面結論似是香味各有喜好的論述,才會讓香精香料混淆,只追求氣味,充斥卑劣的人工模仿品,「人工香精」與「天然香精」,在成分、製造方式上有明顯的差異,殊不知人工所造氣味類似,功能卻相差甚遠,甚至有害。

人工香精影響健康,多藉由接觸或呼吸進入體內,造成影響。常見添加的有鄰苯二甲酸酯(塑化劑),作為定香劑,常用於乳液、香水、化妝品等,塑化劑會經由皮膚接觸甚至腸胃吸收方式進入人體,干擾內分泌系統,與心血管疾病、代謝症候群、生殖系統異常、某些癌症以及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生有關。